川渝横贯线出品 文/李不是
01
新支柱:重庆摩托
重庆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了。
GDP增速保持在了6%,依旧不乐观,但也没有继续滑铁卢。重庆转型升级的道路,路长且艰。
其他大多数据也都很常规,没有什么跳脱的地方,汽车产业依旧下滑严重,同比下降17.1%。电子产业虽有增长,但一如去年般的“乏力”,同比增长只有8.8%,跌到了个位数。
相比之下,有一个数据却值得注意,即摩托车产业被首次统计进了“支柱产业”名目下。与此同时,我们念了好几年的“6+1”提法也不再提了。对此,媒体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也注意到此,并详细梳理了一遍,几个要点如下。
1:重庆市统计局网站自2012年开始,逐季度公布本市的经济数据,但在重点工业行业,以及“6+1”产业中,未将摩托车纳入其中。
2:2015年一季度的统计报告中,摩托车产业才被首次纳入统计数据公布范围,但并未以“支柱产业”定义,而是同啤酒、水泥等366种产品一同披露。
3:2015年,重庆的经济半年报开始,统计局首次对“6+1”支柱产业的情况进行公布,该公布方式沿用至今。其中,“6+1”支柱产业为电子制造业、材料业、能源工业、化医业、装备制造业、汽车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。其中的“1”,是指消费品行业。
4:变化发生在2019年3月20日,重庆市统计局按照惯例对1-2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数据进行披露,但未以“6+1”产业的名目出现,而以“支柱产业”的名字替代。与此同时,摩托车产业首次进入了“支柱产业”之中。
02
另眼相待
虽然,摩托车产业首次在统计局被称为“支柱产业”是在3月份,而事实上早于这个时间,重庆已经对摩托车产业另眼相待,并直呼“支柱产业”了。
2019年1月底,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提及摩托车产业。其内容是这样提到的:
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。巩固提升智能产业、汽车摩托车两大支柱产业集群,培育壮大装备、材料、生物与医药、消费品、能源、技术服务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,打造重庆制造“升级版”。汽车摩托车产业,重点向新能源、智能网联、轻量化转型升级,加快新品研发投放。
再早一些,2019年1月11日,重庆召开2019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。会上同样提到摩托车产业,用词造句是这么说的:摩托车行业将围绕高品质、个性化消费等市场新趋势,重振“重庆造”摩托车雄风。
由此可见,摩托重庆造似乎进入到史无前例般被重视的位置,甚至比其鼎盛时期更为看重。
03
疑问重重
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有较大的疑惑,即多年来摩托车市场紧缩,基本上全国超大乃至特大城市中,除了重庆没有发布“禁摩令”外,其余城市主城区几乎都“禁摩”。此外,国外市场也都在下滑中。市场如此不够明朗的前提下,为何此时重庆要把摩托车抬至如此重要的位置呢?
何况,重庆摩托车不仅因政策因素影响,更大的原因还因其质量不过硬,研发不够前沿而丢掉诸多国内外江山。比如,重庆摩托原本杀入越南打垮过日本企业,但又因低价劣质被反攻得很惨。可以说,摩托车产业和重庆的汽车产业一样已经成为传统势能,很难改动。如果市场稍有不好,摩托车产业的数据也会不好看。那么,这时候还将摩托车产业纳入“支柱产业”而被众多眼睛盯着,是否是自找尴尬呢?
诸多疑问,一时难解。
当然,仅从刚刚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来看,摩托车产业似乎不错,产业增加值增长6.9%,呈现较好的增长数据。而在2018年全年的数据中,摩托车产业增加值同比是下降了0.3%。看来2019年开年取得了好的开局。
此外,在国际市场上,重庆或许赢来了新的生机。2018年9月,非洲几内亚总统和乍得总统到访重庆力帆,参观力帆的摩托车生产线,并力邀力帆到非洲建厂。
要知道,目前重庆摩托90%的市场依靠出口,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很低。
但尽管如上述而言,重庆摩托一季度数据不错,外加国际市场看好,依旧难以就此判断,摩托重庆造未来就会前景无限。
04
能否突围
3月29日下午,重庆多个部门及全市37家摩托车企业代表集聚雾都宾馆,共同探寻重庆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的“突围路径”。
不少人认为,随着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,7月1日摩托车国四排放标准在终端正式实施,重庆摩托车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。未来,经过优胜劣汰洗牌,行业触底反弹的机会将会显现。
的确,每次国标升级,都会有一些企业升级,一些企业被淘汰。摆在重庆面前的,机遇和挑战并存。此时此刻,摩托重庆造迎来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扶持,不管未来能不能重振雄风,到底能不能撑起支柱产业,都要比任其自由发展要好太多。
重庆此时高举重振重庆摩托雄风大旗,或许考量更多的是,市场越发萎靡的阵地,也是机遇存在的地方。而机遇就是全国各地市场被击打得七零八碎之际,重庆反倒重拾曾经的品牌,为曾经的“摩托车之都”正名,并创造起新的产能聚集地。
此外,重庆汽车市场颓靡,同样因为曾经的“不够上进”、研发创新不足等导致市场萎缩。如今,重庆进入转型升级阶段,汽车产业成为重点帮扶产业,其中,包括资金扶持,引进企业予以智能合作等等。
那么,很直接的影响便是,那些汽车产业也随之一同将摩托车产业升级改造了,并在新一轮国标门槛下,在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国际市场下,争取打造出一个新的未来。
但是,愿望是美好的,现实却也骨干。摩托重庆造当前要变局,同样面临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、人才队伍薄弱、缺乏地区产品声誉、部分企业基础薄弱,转型升级有心无力等等问题。
摩托“重庆造”要想杀出一条血路来,实则为一件较难的事情。
不过,梦想总归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只是,来自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坚持,缺一不可。重振雄风的道路,路长且艰,既然立下了flag,那就不要轻易半途而废。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川渝横贯线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